一、指导思想
本学期,我们中班组将继续学习落实《指南》、《新规程》精神,以教研制度文化为保障、园本课程实施为主线,进一步凸显我园的“自主快乐学习”特色。带领教师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提高专业修养、调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,以“教研促成长”的方式为教师和幼儿搭建“自主快乐成长”的平台。
二、情况分析
我们中班组是一支稳重求实、凝聚力强的团队,目前共有16名老师,其中骨干型教师:4名,经验型:3名,成长型:3名,新手型:6名。
收获:
-
教师队伍——踏实、充满正能量,年轻教师队伍已逐渐成长起来。如上学期“创意运动会”、“家长开放日”、“再研自主”等共四期漂流活动的实施开展,表明骨干型、经验型教师在班级管理、家园共育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与辐射作用。
2.文化制度建设——常规管理践行有序,并有明确的负责人。上学期落实得较好的有“最美教师制度”、“教研问题库制度”、“漂流制度”,全组呈现出了勤学善思、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。
3.教研时光——结合老师的薪级类型及个人特色专长,教研组进行了科学分组搭对,成立了研讨小组:“生活自主小组、区域游戏小组、户外游戏小组”。人人参与出谋划策,在专业成长上都有所突破,为进一步解读幼儿游戏行为奠定了基础!
不足:
-
教师队伍优势彰显不够。
每位老师都有所长,但特色专长没有充分发挥,缺乏主动承担任务的意识、有一定依赖性,未将自身特色专长发挥到最大化,在研讨主动性和系统分析方面,还有待提高。
-
教研过程中对老师的激励与调动还不够。
我们组虽然形成了很系统的制度,但多是涉及教师日常行为管理方面,对于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及专业化成长体现的还有所欠缺,还可以设立拓宽到教师的专业习惯,激发教师敢说、想说、会说的教研氛围,共同出谋划策。
-
教研实效与反思不够深入。
在教研中老师们对于探讨的问题只能关注到表象或者局部,缺乏深层次的思考,例如“幼儿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指导”中,教师观察记录、分析指导的专业能力有待加强。
三、工作重点与措施
(一)以“学”为先
1.学《指南》、《新规程》
以“新学期家长会”为载体,进一步学习《指南》、《新规程》,了解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课程要求,关注幼儿真问题、能定期反馈《指南》学习落实的心得与体会,在教研例会的前15分钟“漂流一刻”进行学习心得的分享活动。(每2周一次)
-
学《园本课程》
组织教师以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,学习我园《快乐自主学习》园本课程,引领大家在领会把握“自主成长”的思想精髓基础上,实施丰富的课程内容。
3.学《儿童游戏通论》、《国内外观察评价量表译文》
实践经验需要不断反思提炼,所以在本学期我组将加大老师在自学与分享“专家美文”的力度,逐步引导大家学习将“碎片变系统”,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。
(二)以“行”为进(制度“行”)
我组将秉承一贯的踏实好学的务实作风,不断积累与完善教研组制度与文化建设,以“自主游戏、生活自主”为教研重点促进每位教师进步成长。依托“园本教研制度”实行人人参与管理制,结合薪级教师管理办法、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互助搭配,由组长全局筹划、骨干教师引领,以互学、自荐、勇担的方式展开各类研讨。
附:小组一(区域游戏自主):5人
向 晶、 郑 霞、 郭 丽、 张勋红、 孙翠玲
小组二(户外游戏自主):5人
高 攀、 程 超、 李 利、万玲丽、 王 芳
小组三(生活环节自主):6人
刘晓燕、 郭卫珍、 江 夏、 佘振娇、 吴雨霏、 徐宁晗
-
人人参与制度:对组内“再研自主三个活动小组”的成员分工和职责进行明确,由小组长牵头,组员轮流主持、每月提出一个价值问题、每周一次小组碰头,保障每次教研有问题、有思考、有实效,并与组内漂流墙专栏相结合,注重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,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研讨的自主能动性。
2.激励制度:本学期突出“印章积分、榜上有名”的奖项,为教师的“自主成长”提供保障机制。“印章积分”版块将针对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发言、好点子、主持等方面以盖印章的方式呈现,学期末为参与教研组考核提供依据。“榜上有名”专栏,将专长突显、为组内教研做出突出成绩、善于钻研思考的老师在榜上有名版块进行公示。
3.每月一次观察案例分析:学习儿童自主游戏观察量表——尝试本班进行观察记录——选取典型的游戏片段组内进行分享讨论——学会发现问题找到合适的记录方法——教师加大自身对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问题的诊断——组内提炼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评估——提升老师观察指导水平——选取针对性的定点式个案进行研讨,提升教师有针对性的观察分析的能力。
4.读书制度:以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相结合的方式,形成教研组“好读书、读好书”的书香氛围。将“游戏自主发展”与“美文分享”相结合,让每位教师主动思考学习,促进带动大家的文化内需;并在美文分享专栏分月、分班展出。发挥每人的读书专款效用,开辟“好书推荐角”,利用移动小黑板展示推荐书籍的精彩导读,无形中促进老师们的分享和内需。
(三)以“研”为导
本学期结合园务计划中所提到的“以课程实施为主线”的思路,延续上学期组内教师的意愿分组“区域自主”、“户外自主”、“生活自主”,结合儿童自主游戏发展量表进行观察与指导,有针对性展开幼儿“自主性”体现的研讨。
1.“区域游戏小组”(突出定点式、个案的延续性,为后续研究孩子的具体行为提供科学数据型依据。)
思路:结合教学部的思想,围绕“角色游戏”与“建构游戏”展开研讨——结合案例加研讨的方式梳理碎片——将碎片经验梳理——依托园研究院建立中班幼儿建构游戏水平技能的评估体系。
举措:
-
学习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的发展水平。(如:搬运、堆积、桥式、围拢、模型及对称、早期表征、进一步表征)
(2)明确中班幼儿基本的建构技能、建立建构游戏常规:如架空——组合——对称——按规律排序等;能有目的、有主题地建构;学习使用辅助材料,增强其造型的表现性;不随便串组,认真且坚持地将拼搭作品完成;知道小心行走,不破环别人的建筑物等。
(3)学习《儿童游戏通论》,了解主题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。结合园本课程《美丽社区我的家》主题活动实施,铺开建构游戏的实施。
a.假期周末走进小区,与远足结合,让幼儿带有目的性留意居住的社区,熟悉环境。(画线路图、亲子制作建构模型,熟悉并了解建筑)
b.将建构游戏与班级其它区域相融合,为幼儿探索建构技能提供自主发现的平台(如:科学区:架空的探索;美工区:绘制小地图,丰富孩子建构经验)——发现孩子的兴趣点,教师有针对性地支持引导——将“小点”相互融合成为我们的社区——师幼评议分享提升;
c.各班有针对性采用家长资源进课堂、集体教学、区域辅助、户外建构游戏等融合的方式,丰富幼儿经验——提升建构游戏水平。
(4)各班创设角色区域游戏的亮点、落实跨班游戏制度;(间周一次周五上午确定为跨班区域游戏时间)
(5)延续中班幼儿游戏计划的实施方式,引导幼儿提出游戏主题、材料的选择,将游戏与主题教学相渗透;(如:协商角色的分配、游戏主题、角色的小任务和职责,丰富游戏经验··)
(6)将华师实习教师的专业特长与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的研讨衔接,取长补短、共同进步。
2.“户外游戏小组”
思路:系统学习中班幼儿体能发展目标——与课程相结合,科学拟定户外游戏计划——尝试与角色游戏相融合,拓宽户外游戏的内容。
举措:
a.户外游戏小组带领大家学《指南》、园本课程,制定中班下学期幼儿动作体能发展目标;
b.熟练掌握重点的游戏内容(如:跨跳方面、平衡方面等必备的保底游戏内容);
c.在保障户外游戏安全的基础上凸显挑战性,在落实动作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自主户外角色游戏;
d.针对器械的玩法和功能进行商讨。如:使用方法、组合方法、场地的适宜性等。
3.“生活自主小组”
思路:学习《武汉市一日活动指南》,建立生活与主题相融合的思路——延续上学期幼儿自主生活的过渡环节——找出薄弱环节,进行解读分析——挖掘每个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,尽量为孩子提供机会——完善幼儿自主生活的环节内容。
举措:
a.学习《一日生活环节组织策略》,延续上学期好的自主生活环节:午餐、自助水果、盥洗环节,反思本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:午休起床、离园环节、归类整理;
b.结合主题思考:如何在生活中渗透主题(如:爱的分享日、种植管理、我的社区、到伙伴家做客),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;
c.与“生活环节自主性培养评比”结合,分享各班自主生活好点子,丰富过程资料的收集。
四、教研活动逐月安排(每月最后一周为3个小组有侧重的智慧碰撞日)
月份
|
内 容
|
二月
至
三月
|
常规教研:
1.教研组及各班清洁卫生的落实、环境调整;
2.结合《指南》学习第一个主题《太阳出来暖洋洋》的领域目标及课程内容,寻找适宜的切入思路、环境创设思路;
3.商讨策划“三八——爱的分享日”系列活动;
4.拟定家长会方案、班组计划;召开家长会;
5.全园“生活环节自主性培养评比”活动。
|
周次
|
内 容
|
形 式
|
一
|
1.自学园本课程第一个主题,做好师幼间的沟通,了解幼儿真正的需要;
2.教研思考:你是如何规划《太阳出来暖洋洋》主题活动的?
如何创设与主题相融的区域环境?
|
专家引领
话题研讨
|
二
|
-
商讨结合“自主游戏、自主生活”召开有效家长会的思路;
-
教研思考:
-
实施自主生活活动环节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?
(2)结合园本课程和季节特点,及目前户外活动中幼儿的现状及问题,交流可行的动作、体能计划。
漂流一刻:学习园务计划、《新规程》。
|
话题研讨
智慧碰撞
|
三
|
-
分析幼儿在角色游戏、建构游戏过程中的现状、水平,学习《儿童自主游戏发展量表》,明确幼儿在建构游戏方面的技能。
-
教研思考:
如何观察记录幼儿在角色游戏、建构游戏中的表现?
结合《游戏发展量表》维度一“做出选择和计划”
——思考:分析幼儿现有的建构游戏水平。
|
常规教研
观摩借鉴
|
四
|
1.区域自主小组、户外自主小组、生活自主小组交流分享本月小组研讨的思路和重点。
2.教研思考:(1)结合《游戏发展量表》维度一的学习,思考班级建构游戏的具体做法,尝试进行游戏量化观察记录。
(2)制定中班下学期幼儿动作体能发展目标,熟练掌握重点游戏内容。
漂流一刻:自主生活活动的好点子分享。
|
分享互学
研讨碰撞
|
四月
|
常规教研:
-
相互观摩各班环境,做好自评互评,找到问题与突破点;
-
深入落实一日生活环节皆课程,组内分享生活课程的好点子;
-
交流角色游戏、建构游戏的观察分析方法,梳理观察分析的思路;
-
分析总结第一个主题的实施情况,收集实施意见,验证完善园本课程。
|
周次
|
内 容
|
形 式
|
一
|
1.观摩、调整班级游戏环境,凸显各班角色游戏亮点;
2.教研思考:区域环境创设的金点子交流与思考。
|
观摩交流
话题研讨
|
二
|
1.收集整合第一个主题实施中的资源;
2.教研思考:在建构游戏的观察中,教师如何观察分析幼儿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水平?(一)
漂流一刻:分享学习《儿童游戏通论》的心得体会。
|
话题研讨
|
三
|
1.学习《指南》与第二个主题的领域目标及课程内容。
2.教研思考:在建构游戏的观察中,教师如何观察分析幼儿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水平?(二)
|
话题研讨
|
四
|
1.交流分享:引导幼儿游戏选择和计划的好点子。
2.教研思考:
交流指导幼儿利用材料解决建构游戏问题的方法;
漂流一刻:分享建构游戏结合主题课程的具体做法。
|
交流碰撞
|
五
月
|
常规教研:
1.全园进行常规抽查,组内反思总结,班级落实一日常规细则要求;
2.组内观察记录评比分享活动;
3.将“六一活动”融入主题课程,全组策划与组织六一活动的开展。
4.收集课程资源的运用案例。
|
周次
|
内 容
|
形 式
|
一
|
1.交流分享幼儿生活自主、户外游戏自主的实践心得;
2.教研思考:
(1)在保障户外游戏安全的基础上,如何设置挑战性的游戏内容?
(2)幼儿游戏中解决问题冲突的观察与指导。
|
常规教研
分享借鉴
|
二
|
1.教研思考:结合幼儿游戏观察量表,分析幼儿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的水平现状,调整指导干预的策略(一)
2.漂流一刻:分享我的游戏故事。
|
交流分享
话题研讨
|
三
|
1.第二个主题实施后的分析小结;
2.教研思考:
分享在落实动作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自主户外角色游戏的做法。
|
交流分享
话题研讨
|
四
|
1.教研思考:结合幼儿游戏观察量表,分析幼儿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的水平现状,调整指导干预的策略(二)
2.漂流一刻:三个小组针对各自教研侧重点进行中期分享,发现问题及时调整。
|
分享碰撞
|
六月
至
七月
|
常规教研:
1.商讨家长开放日方案;
2.提炼总结教研组的制度文化;
3.针对角色游戏、建构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进行侧重交流分享;
4.完善课程资料、家长资源手册。
5.幼儿评估及各项总结。
|
周次
|
内 容
|
形 式
|
一
|
-
学习《指南》与第三个主题的领域目标及课程内容。
2.教研思考:结合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行为,你记录了吗?怎么分析评估?
|
交流分享
话题研讨
|
二
|
1.叙事(观察记录)分享—— “我和孩子的游戏”
2.教研思考:家长开放日——活动策划有妙招。
漂流一刻:户外自主游戏的好点子分享。
|
常规教研
|
三
|
1.第三个主题实施的小结分析
2.教研思考:幼儿自主建构游戏的量化分析,完善观察评估体系。
|
交流分享
碰撞借鉴
|
四
|
资料收集与整理: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的指导与观察。
|
常规教研
|
备注
|
以上活动安排,可根据园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