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笔人:谭照娥
如果孩子的世界是整座花园,我是园丁,我是否听见了每一朵花开的声音?我常常这样问自己!
在平常的教学中,我努力做到用自己的慧眼、用自己的慧心去解读每一个孩子,了解一百种语言的神奇。可是,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绞尽脑汁,教不得法!
看见一缕曙光,那是我园“十一五”省级立项课题“骨干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回应策略的研究”。怀揣着许多的期待,我如同一个慢慢学步的孩子,开始了好奇而新鲜的学习。
一、放慢脚步,用一百种语言与孩子回应。
片段回放——承担课题组实验课《扁担与板凳》。
这是一次绕口令的学习,如果是以前,我可能思考的是如何上好这一节语言课,我的重心永远停留在“如何教”上;而现在,作为一名课题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,我更关心的是“孩子如何学”?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提问的预设上,我想象着孩子们的各种应答状况,并预设出每一种回应。
师:仔细想一想,这首绕口令一共有几句?(在孩子们欣赏了两遍、朗诵了一遍后我提出了此问题。)
孩子们的表现:全班只有三个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,其他孩子均无任何反应。
我的感受:在我想来,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没想到孩子们竟然有了障碍。说明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,于是我很快调整了教学计划。
师:那我们一起再来练习一下这首绕口令,听听一共有几句呢?
幼:有3句。
幼:有9句。
幼:有4句。
师:看来小朋友们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,那这首绕口令到底有几句呢?我们一起来数数。
我的感受:此时,我并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孩子们的回答,而是给与时间让他们再次朗诵,从中感知正确的答案。
孩子们的表现:经过一边朗诵一边数,孩子们得出绕口令一共有四句。
至今想来,我依然为当时的教学策略而激动。我庆幸自己加入了课题组,有了对孩子一百种语言的认真倾听,有了对他们的耐心等待!等待每一种花开的美丽!
二、把握时机,等待一百朵花开的美丽。
片段回放——在设计“我的书包”活动中。
孩子们很快动笔了,只有张一澜不知所措,“老师,我不会画!”。我引导他观察书包的外形,希望给他的绘画带来帮助,可张一澜还是不敢动笔。“来,先画一个长方形,再画·”我一遍一遍地诱导他,就只差握着他的手画了。等全班小朋友的书包都画完了,张一澜依然束手无策。
唉!看来我的等待是“竹篮打水——一场空”!
我的感受:
仔细分析张一澜遇到的问题,就会发现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不敢动笔,缺乏对画书包的自信心。也许,此时的一张半成品的绘画手稿,一个粗略的书包画图,更能帮助张一澜重拾绘画信心,增添绘画乐趣!
感悟与思考:
在一次次的学习,一次次的历练中,我逐渐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,去正确理解“教”与“学”的关系。
在一次次的对话、一次次的探讨中,我渐渐从教育的迷航中清醒,渐渐从孩子的变化中感受着惊喜、品味着成长!
教育需要放慢脚步、放松心情,只有这样,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,享受幸福的教育!
如果孩子的世界是整座花园,我就是这片土壤中一位执着的园丁,静静等待着满园的花香,静静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!